#家长百问百答#
(资料图片)
闻所未闻!最近发生在青岛的一条新闻让人震惊:
山东青岛即墨区人民医院心内二科接诊了一个危重病人,这个病号可不是七老八十的老年人,而是一个14岁的女孩。因为玩手机整整81个小时没睡觉,这个年轻女孩诱发了心源性猝死。当时情况有多危急?据接诊的医生说,当时女孩已经摸不到颈动脉搏动了,按压眼眶,压眶反应消失,测血压,血压为0。
很多人看完新闻惊讶之余可能一笑了之。但作为一个孩子家长,我看完却心惊胆战。因为咱家里也有个爱看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娃儿。
自从乔布斯创造了苹果手机,手机这个过去接打电话的通讯工具,升级成了无所不能的“智能玩具”。说到这,笔者忍不住要吐槽一下“双标”的成年人:以前传统互联网时代,成年人把沉迷网络游戏的未成年人归为“网瘾少年”,甚至因此还孕育出了一个专治网瘾少年的产业链;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,上至九十九、下到刚会走,只要能拿得住手机,就能徜徉娱乐的海洋,一堆成年人每天睁开眼就抱着手机不撒手,瘾可不比“网瘾少年”小,却没人再提“网瘾”的事儿了。
即将开学,孩子的手机瘾,怎么解?到底该如何让孩子远离电子产品呢?答案其实很简单,不用问专家、不用问老师,就八个字:以身作则,言传身教。
一般来说,每一个沉迷电子产品的孩子背后,一定会有一个甚至多个同样沉迷的家长。想让娃儿“戒手机”,还是得先从家长做起。
首先,要一分为二。人类社会进入智能视听时代,工作、生活、学习、休闲样样都离不开电子产品,最近大火的chatGPT就是最好的例子。在未来社会,一个不会熟练运用电子设备的孩子,竞争力恐怕要堪忧了。单纯地远离不是解决之道,我们应该教孩子恰当使用。这个“恰当”指的是,既要善于利用电子设备学会搜集、汇总、梳理、分析信息,也要学会规避电子设备带来的危害,要做手机的主人,而不是手机的奴隶。
其次,要约法三章。十来岁的孩子,自制力没有想象得那么好,除了极个别天赋型自律学霸,大部分孩子还是需要家长约束的。但这里的“约束”得讲究策略,得让孩子心甘情愿地减少使用,才能持续下去。一味严厉和高压,直接导致的结果很可能是孩子想尽各种办法瞒天过海,这瘾恐怕就更大了。不妨这样约法三章:一要约定使用时间,有奖有罚;二要引导孩子发现更有趣的事物,转移注意力;三要多去户外活动,大自然的力量很强大。
第三,言传身教。这是最重要也最简单的一点。孩子看到爸爸妈妈一天到晚捧着手机,他们会模仿和学习。想让孩子放下手机,先从自己做起;想让孩子多读书,那请先自己捧起书。
各位家长,新的一年,戒掉手机,从我做起!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责任编辑:
关键词: